金年会枣庄探索实施“1234”改革路径 全面提升卫生健康服务能力水平
齐鲁网·闪电新闻9月14日讯9月14日,枣庄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坚持改革示范 强化系统集成 全面提升卫生健康服务能力水平”新闻发布会。枣庄市卫生健康委党组副书记、市计生协会会长、市疾病预防控制局局长解伟,市立医院院长张国辉,市中医医院党委书记周波和滕州市卫生健康局副局长吴林霖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解伟在发布会上介绍,近年来,枣庄市始终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秉持“民之所望,改革所向”理念,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探索实施了“1234”改革路径,即(坚持一个导向、强化两个赋能、建强三个板块、做优四个结合),普惠性、基础性和兜底性医疗资源供给持续加强,一批看病就医急难愁盼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红利惠及更广大群众。
坚持一个导向,引领卫健事业再上新水平。聚焦改革重点任务,紧盯考核指挥棒,对全市卫生健康亮点工作、示范试点、典型经验等进行“深度扫描”,建立“红黄蓝”亮牌机制,对争取不主动、没有示范试点等亮点工作的实施“红牌”警示,对进展慢、亮点少、成效不明显的实行“黄牌”督促,正常开展工作的亮“蓝牌”。今年以来,累计梳理全系统亮点工作70项。在今年省、市考核细则印发后,加大亮点工作调度力度,特别是能够在市级层面进行认定的工作,持续强化跟进调度力度,实现以考核传递压力,推动工作落实。成功获评省财政支持2000万元的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项目;“枣医靠”惠民暖心工程获周乃翔省长批示,工作做法四次在全省会议上作典型发言;薛城区被确定为省内唯一的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基层联系点(全国6个);枣庄市疾控中心作为全省唯一,成功申创国家疾控局全国第二批环境健康风险评估适宜技术试点(全国23个)。
强化两个赋能,激活体制改革发展新动力。突出人才赋能。今年以来,发布市直医疗卫生机构急需紧缺人才岗位需求126个、351人,组织20余家医疗机构参加校园招聘会,搭建“校地院”长效合作机制。建立高层次人才信息库,吸纳博士、重点学科(专科)带头人等106人。制定榴芽优选百人培养计划,每年选拔不少于30名优秀青年医学人才,纳入三年培养计划,全面落实青年人才补助,公立医院发展的人才推动效应有效彰显。突出数字赋能。深化“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服务,大幅提升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水平,在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实现跨机构临床检验结果调阅共享。建设“健康数据高铁”,采集电子病历数据9.8亿条、健康档案数据2.1亿条、电子病历1800余万份,实现核心业务数据实时贯通汇聚;建成市级基本公卫监管平台,联通基层医疗机构智慧化随访设备和健康驿站,提高了健康档案查询便捷度。积极构建医联体内远程医疗协作网,目前4家医院开通互联网诊疗服务,市立医院牵头成立的互联网医院,涵盖11家二级医院、16家一级医院、73家村卫生室等医疗机构,有效推动了全市医疗资源上下贯通、信息共享。
建强三个板块,构建有序分级诊疗新格局。建强市级板块,发挥高峰引领作用。稳步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加快市中医医院新城东院区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市立医院成功入选中国医学科学院临床与转化的医学研究项目国家级研究分中心单位,市中医医院针灸科获批国家中医药优势专科创建单位,实现枣庄市国家中医药优势专科建设零的突破。建强区(市)板块,发挥骨干支撑作用。通过医联体、专科联盟等形式,补齐县级医院医疗服务和管理能力短板,逐步实现县域内医疗资源整合共享。滕州市国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搭建了辖区统一的医共体信息化平台,基层处方合格率提升至80.63%、县域就诊率保持在95%以上、基层就诊率由52%提升至61.3%。强化医共体内部规范协作,上级医院指导下级医院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有效强化县级医院支撑作用。建强镇街板块,发挥基础兜底作用。全市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国家基本标准率、社区医院建设区(市)覆盖率、老年友善环境整治完成率、医防融合标准化流程改造完成率全部达到100%。在全省率先启动村卫生室三年提升行动,累计投入6100余万元,完成153个样板村卫生室建设,薄弱村卫生室完工并投入使用51个,“提升基层卫生健康服务能力‘三四五’工作措施”成功入选2023年度山东深化医改十大创新举措。
做优四个结合,释放卫生健康服务新效能。做优中西医结合。充分利用优质中医资源,在各级各类医院有机融合中医预防、治疗、康复等方面的优势,全市政府办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传染病医院全部设置中医药科室,成立了枣庄市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中西医结合质量控制中心,打造出坚持中西医并重、中医药与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的枣庄模式。做优医防结合。完成市、区(市)两级疾控和监督机构合并组建,积极推进慢病示范区建设,抓实免疫规划,持续筑牢群众健康屏障。滕州市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通过复审;山亭区被省爱卫办确定为健康山东建设健康影响评价评估制度建设省级试点。做优医养结合。全面做好老年健康服务,目前全市医养结合机构49家,其中“双证齐全”41家、嵌入式8家。市立医院“三甲公立医院创新‘互联网+’慢病防治体卫融合项目”成功入选省第一批体卫融合示范项目,市中区龙山街道道南里社区被中国计生协列为国家计生协“暖心家园项目点”。做优医研结合。组织市立医院、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开展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建设,提升创新实践基地整体科研实力,促进高层次卫生人才与高校、医疗机构的产学研深度融合。鼓励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围绕卫生政策研究、公共卫生服务管理研究等14个选题方向,收集基础扎实,兼具创新性、严谨性、科学性的课题68项,拟立项40项左右,促进研究成果更好地服务卫生健康事业发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深圳一学校保安持械击打男子头部遭众人怒斥“停手”,教育局:保安已被警方控制,男子伤情不明
要涨价!天玑9400套片价格提高 新一代旗舰手机起售价或突破4000元
小米米家洗衣机精护洗 Pro 洗烘 10kg 开售,首发价 2999 元